在了解了幾項基本的攻擊指數之後,我們馬上可以挑戰的是傳統的排棒觀念。譬如說,以前球評常說二棒要排「助攻」能力強的選手,也就是像羅國璋一類的觸擊魔人,但是一旦了解了出局數是棒球場上最珍貴的資產,就應該能夠理解將全場打擊機會第二多的位置交給一個生涯OBP 只有.307的球員並不是多麼聰明的做法。又或者,某球評老是愛強調四棒要有「打點能力」,你也可以知道他是在放... 了。

 那麼現代棒球中的棒次應該怎麼排呢?我們知道棒球的進攻分為上壘和推進兩個部分,所以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在會推進的打者前面排會上壘的人,而越會上壘的人應該擁有越多打擊的機會。因此理論上,OBP 最高的球員應該擺在前兩棒,而第三棒放的則是全隊最好的打者,第四棒要有保護第三棒的功能。所謂的保護,就是不讓對手大膽的保送第三棒,而我們知道一個保送是一個壘包,所以要保護第三棒,第四棒要求的不只是OBP ,他的長打能力會更為重要。長打能力強,代表的是可以將隊友從一壘送上三壘甚至本壘,如果第四棒的長打能力不強,那麼對手即使保送三棒,讓你打一支一壘安打也不過變成一二壘有人而已。

 同樣的道理,第五棒的功用其實跟第四棒類似,但是因為他能得到的打數較少,因此一般會把比較好的打者擺在第四棒。六七棒常常是一支球隊攻擊組的結束與守備組的開始,後段棒次的排棒原則基本上也不脫OBP 高的擺前面,長打能力強的擺後面保護這個原則。當然,現實的情況往往後段棒次是找不到OBP 或者長打能力多強的球員,反正這些人的價值是在守備,打得好算賺到,打不好也是應該。

 這種排法跟傳統排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二、三兩棒的角色變化。傳統的排法中除了二棒應該要是觸擊魔人之外,四棒通常才是一個球隊的指標人物。我認為最好的打者從四棒轉移到三棒的原因,應該是在二棒角色的不同。

 傳統排法中,理想的模式是一棒上壘後二棒推進到得分位置,然後讓三四棒來清,而之所以將最好打者擺在四棒而非三棒的原因,是因應若一棒沒能上壘,二棒理所當然出局之後,如果把最好的打者擺在三棒會形成浪費。因此將這名打者往後移,而在他之前安插一位上壘率也相當高的三棒,形同是幫自己最好的打者買了雙保險 (一棒與三棒)。而在現代棒球下,二棒的角色等於是傳統三棒的提前,因為觸擊被認為是浪費重要的出局數而不在現代棒球中受重視,因此將這個雙保險提前到一二兩棒。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不浪費第二棒全場次多的打擊機會,二是讓最好的打者因為提前一個棒次而擁有更多的打擊機會。說穿了這樣的不同其實只是在於一個觀念的發展,那就是出局數對於一場棒球比賽的重要性。

 我們以誠泰職棒十五年某場比賽的先發陣容為例子來實際檢討一下︰

1.楊睿智 .311/.385/.406
2.許聖杰 .195/.250/.250
3.丘昌榮 .287/.344/.435
4.謝佳賢 .286/.388/.541
5.鄧蒔揚 .293/.322/.333

 這種排法以上面的觀念去檢視,有哪些不妥的地方?首先,是許聖杰打第二棒,在誠泰教練團的想法裡他是要拿來作觸擊魔人使用的,但是他的OBP 只有約.250,也就是上來打四次只有一次會上到壘包,一旦楊睿智沒有上壘,誠泰想要在中心打者上來前壘包上有人的機會並不怎麼高。其次,是丘昌榮與鄧蒔揚的棒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謝佳賢無疑是誠泰最好的打者,並且領先其他人一大截,所以我們希望在謝佳賢上來前,壘包上有人等著他送回休息室,丘昌榮並不是最適合的那個人,吳承翰才是,這是單以數據而言,而以打擊型態來說,吳的選球比丘好太多太多,更應該排在謝佳賢前面。

 鄧蒔揚當時的OBP 相當不錯,但是他缺乏保護謝佳賢的長打能力,也就是說如果對手面臨危機,只要一壘是空著,保送謝佳賢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鄧蒔揚的上壘以一壘安打為主,保送謝佳賢之後,鄧蒔揚打安打並不會讓對手多損失什麼分數,即使本來在得點圈的跑者因此回來得分,被保送的謝佳賢都不會因此賺到什麼,而對手則以較小的代價避開了最可怕的打者。所以如果要要把謝佳賢排在四棒,當時的情況鄧三丘五會是比較好的排法。

 這邊講的一樣只是個原則性的做法,實際上因應對方投手、守備能力的不同,自己隊上打擊能力的強弱勢必得做些調整。有興趣的也可以想想看九一連線是不是合理的做法,或者有沒有可能因為某些特殊條件而變得合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lyanke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