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轉播中職的單位越來越多人在討論OBP或者OPS,我覺得滿高興的,一開始會寫這些介紹的文章就是想消除語言的鴻溝,如果能幫助更多不黯英文的棒球人了解這些數字,那就達到我當初設想的目的了。

不過最近某球評教練常在講WHIP,卻有一點問題。我們知道不管是什麼數據,根本的原則是歸納過去的現象去預測未來的可能,但是這都是以長期的情況而言─收集長期的過往資料,預測長期的未來可能。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因為一場某個球員打了.500的打擊率,就認定他是.500水準的打者。同樣的,我們不會因為某個打者有.333的打擊率,就認定他「下一場」會在三個打數中「必定」擊出一支安打。所以某球評教練最近很熱衷去計算「每一場」某個投手的WHIP其實不是很有意義,這就跟去計算單場的打擊率一樣,樣本太小統計出來的數字信度非常的小。

而且就像我在怎麼看數字(5)當中談過的,WHIP在很多方面說明性仍然有限,太迷信WHIP所代表的意義基本上跟迷信AVG或者其他任何數字是一樣可惜的。相同的,這位球評在討論OPS的時候難免犯了同樣的錯誤。尤其OPS的意義非常表面,以攻擊面而言,比他更精確的數字其實並不少。

就我的立場而言,當然希望擁有媒體公器的人能將這些概念廣泛推廣出去,不過如果這當中犯了些什麼錯誤的話,到時候要改正恐怕就更困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lyanke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