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07 Thu 2005 10:36
Clutch Hitters in CPBL?
- Jun 30 Thu 2005 15:07
Dumbness deserves to loss
今天這場球我只看了第一局跟第九局,不過似乎這樣就夠了:)我看球一向不太激動,所以輸球就輸球了,我對誠泰的教練跟球團不特別欣賞,只在意球員有沒有足夠的舞台跟好表現而已。通常那跟球隊的輸贏或者是不是冠軍沒有絕對的關係。
- Jun 22 Wed 2005 15:56
誠泰的投手陣
前陣子連續下雨打亂了聯盟的賽程,對誠泰而言也成了投手調度嚴厲的挑戰。中職的教練一向對於這種密集賽程的調度沒什麼章法,能做的大概就是讓一兩個人當超人超渡其他人。這次密集補賽剛好可以順帶談談我心目中誠泰投手的分工。
- Jun 19 Sun 2005 07:30
120%爆氣王建民
這場球王建民丟得相當好,第一局我以為測速槍有問題,一顆89mph的slider,4-seamer也都在95mph上下,直到三振Burnitz那球大概覺得今天他狀況的確很好,下半局看到Rusch的球速只在他正常的88~92mph之間跑,才真正確定他今天真的抓狂。
- Jun 13 Mon 2005 12:02
A All-Star Myth(2)?
總結來說,所謂「大牌球員的迷思」對球隊的壞處有二,一是之前說的負擔別人的競價成本,二是把自己農場裡的好球員掏空。基本上只要不是在重建中的球隊,或多或少都會簽FA或者拿新秀去交易球員,這本身不是壞事情,球隊馬上會得到即戰力的提升。而所有球隊這樣做之後一樣都會負擔相同的成本-得到一些薪水高過貢獻的球員,因此拉高薪資總額。所以每支球隊都會量力而為,譬如開創錢球流的運動家也曾經嘗試留下Giambi,開出的也是10M/yr以上的合約,如果他們簽下了,在合約的末期也是會擁有一個薪水高過貢獻的球員。可以說這些是維持競爭力必須負擔的東西,並不是單純的壞事情。
- Jun 13 Mon 2005 10:28
An All-Star Myth(1)?
像「大牌球員的迷思」這樣的標題,在最近洋基隊得到台灣觀眾意外的關注之後屢見不鮮,熱鬧的程度大概跟球季前認為王建民今年待在洋基隊沒有機會上大聯盟的話題差不多。我相信理性的球迷跟鄉民是依比例分佈的,所以當PTT的使用者越來越多,湊熱鬧的鄉民佔據某些版面也是可以想像的。不過作為一個洋基球迷,如果不為這件事情稍微掙扎一下,好像有點過意不去XD
- Jun 09 Thu 2005 09:39
誠泰三巨投
去年林英傑加盟中職後繳出宰制整個聯盟的成績單,今年雖然有點衰退,但是仍然是王牌等級的投手。林恩宇退伍之後也如預料般表現出完全不屬於這個層次的球技,許竹見則是在展開職業生涯的第五年,終於表現得像是當年那個令勇士隊願意掏出80萬美金簽下的投手。樂觀的看,一週通常三場至多四場的中職賽程,擁有本土三巨投的誠泰佔盡優勢,不過仔細檢視之後,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可能的危機。
- Jun 07 Tue 2005 08:14
聯盟的水準和不耐操的投手
前一陣子讀到生物學家Stephen Jay Gould一篇文章,在談四成打者在MLB消失的原因,他的論點很有趣也很有道理,或許也能拿來解釋現代投手不耐操這個印象。
- Jun 05 Sun 2005 16:33
When to CLOSE"R"
今天(應該說昨天了)公視跟緯來各轉播了一場Closer在平手狀態下上來的比賽,雙城對洋基這場,雙城的王牌救援Nathan在三比三的比數下十局上出場。中信對La New則是一比一的比數下,中信王牌救援達威八局上上班。最後兩邊的closer都掉了分淪為敗戰。
- Jun 03 Fri 2005 13:46
林英傑累了嗎?
林英傑6/1那場出賽表現得並不好,事實上不限於這一場,今年他的stuff普遍而言跟去年季初差了一大截。不管是直球的movement還是各種球路location的控制,跟去年那個宰制中職的林英傑完全判若兩人。
- May 28 Sat 2005 09:54
主播的改變
最近轉播中職的單位越來越多人在討論OBP或者OPS,我覺得滿高興的,一開始會寫這些介紹的文章就是想消除語言的鴻溝,如果能幫助更多不黯英文的棒球人了解這些數字,那就達到我當初設想的目的了。
- May 22 Sun 2005 20:48
林恩宇該不該下場?
這應該是沒什麼好討論的問題,這場球的失敗調度投手的那個人必須要負責,看起來這個決定不是佐藤下的,郭泰源自己搞掉了勝利。